脑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法和机械刮脱法,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:
一、酶消化法
材料准备:
无菌溶液:所有用于培养的溶液都需在37℃水浴中预热。
血管选择:通常选择新鲜的脑静脉血管,确保血管无损伤、无凝血阻塞。
血管处理:
将血管放入含有抗生素(如青霉素和链霉素)的D-Hanks液中。
在血管两端插入磨平的注射器针头并用丝线扎紧。
用注射器从一端注入D-Hanks液冲洗血管,直至流出的液体无血迹。
酶消化:
注入适量的胶原酶溶液(浓度通常为0.1%),使血管充盈。
将血管放入37℃无菌的D-Hanks液中消化一段时间(如15分钟)。
细胞收集:
收集血管内的酶溶液,并注入含血清的培养液(如M199培养液)冲洗血管。
将收集到的液体合并于同一容器内,进行离心处理(如1000r/min离心7~10分钟)。
去除上清液,用含血清的培养液重新悬浮细胞备用。
二、机械刮脱法
血管准备:
选择适当长度的脑静脉血管。
用D-Hanks液将血管内、外冲洗干净。
刮取内皮细胞:
在无菌条件下沿血管纵轴剪开,使血管内皮朝上向外暴露。
再用D-Hanks液冲洗血管内壁。
用刮刀轻轻刮取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。刮取时动作应轻柔均匀,刮刀与表面的角度适中,避免损伤血管壁。
细胞收集与处理:
将刮下的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。
进行离心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上清液。
用含血清的培养液重新悬浮细胞备用。
注意事项
无菌操作:整个分离过程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,以避免细胞污染。
酶的选择与浓度:根据血管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酶类型和浓度。胶原酶是常用的酶之一,但不同来源和批次的胶原酶活性可能有所不同,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活性测定。
消化时间:消化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,以免影响细胞的活性和数量。通常需根据酶的活性和血管类型进行调整。
细胞活力与纯度:分离后的细胞需进行活力检测和纯度鉴定。常用的活力检测方法包括台盼蓝染色法、MTT法等;纯度鉴定则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、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。